新闻资讯

融媒体大赛| Grace:来华留学四载,炼成“鲍鱼博士”
日期:2022-11-15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本站原创
分享到:

第三届“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海洋世界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支持单位有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腾讯视频。

旨在打造传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优秀基因、讲好中国海洋故事的文化宣传品牌。大赛通过征集海洋影像及图文等形式的作品,展现我国海洋事业成就的同时,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海洋故事,将海洋人奋斗的事迹及成果作为主要征集导向,再次明确弘扬我国海洋事业成就,呈现中国海洋人文精彩这一核心立意。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

人文之海 多面蔚蓝

Grace

来自加纳的“鲍鱼博士”

“四年听起来很长,但是因为每天都在忙碌,平时很难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直到最近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回忆起很多在中国留学期间关于海洋的美妙经历”。

2022年是“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启动的第11年,先后有数百名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留学生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取得了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学位。今年8月,来自加纳的Grace Afumwaa Boamah也在厦门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结束了这段难忘的旅程。

Grace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毕业后的两三个月时间感觉比这四年还要漫长,一切忙碌的学业结束了,这种自由和放松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这几年都没有回过家,现在是时候了”。

和多数加纳人一样,Grace出生在狭长的内陆地区,但一向热爱自然的她对海洋有着说不清的热爱和憧憬。怀揣着对海洋的兴趣,Grace在大学选择了与渔业相关的学科。

2016年本科毕业后,Grace第一次有机会前往厦门,当时由我国商务部主办、福建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一个援外水产养殖短期培训班为她提供了此次来厦的契机。有几门培训的课程由厦门大学的老师进行讲授,虽然时间不长,但学到的种种新知识却让她萌发了来中国求学的想法。这时她心中已经不仅仅是对知识满怀憧憬,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经过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徐长安研究员的交流,Grace心中有了大概想要的研究方向。

在徐长安老师的帮助下,她一步步完成了“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的申请。这是一份面向南海、印度洋、太平洋周边及岛屿国家以及非洲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奖学金,在免除学费、住宿费之外,还会为博士生提供每月3500元的生活补助。2018年,Grace终于以学生身份踏入了厦门大学的校门,并正式加入了海洋与地球学院贝类遗传育种课题组。

4年里,Grace需要经常深入鲍鱼养殖场,实地照料每一只“鲍鱼宝宝”。每次实验周期是三个月,期间需要时刻紧盯水温、盐度、溶解氧等一系列环境指标。对鲍鱼宝宝的精心呵护让她成为了同学口中的“鲍鱼博士”。中国先进的鲍鱼养殖技术让她着迷,Grace感慨:“加纳虽然渔业资源丰富,但大多数鱼类仍然需要进口。我们几乎没有海水养殖技术,只能在淡水养殖少数的几种鱼类。”因此Grace十分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她下定决心,要将所学的东西带回加纳,发展加纳的海水养殖技术,成为中国科技的传播者和中加友谊的见证者。

课余时间,Grace也经常去参加一些机构和协会举办的会议和论坛,感受中国的海洋文化,也和大家聊自己的故乡。“虽然我已经离开家乡4年,很难准确了解加纳的情况,但听说政府正在尽其所能寻求国际合作来发展水产养殖、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回国后我一定要为加纳的海洋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这几年里,Grace去过广州,去过青岛,亲身感受了中国南北方海洋的绚丽多姿,也亲眼见证了中国滨海城市的蓬勃发展。Grace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在回加纳之际,她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发现她的知识仍有欠缺,她会再来中国学习,然后继续回国工作,将自己在中国学习到的成果奉献给国家。

对于Grace来说,在中国的留学生涯虽然结束了,但她和中国之间关于海洋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中国和加纳之间搭建友谊桥梁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

采访厦门大学70.8海洋媒体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