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第三届“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入围作品展示(海洋科技上篇)
日期:2023-01-10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本站原创
分享到:

“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是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国性海洋文化公益宣传活动,自2020年起已成功举办两届。

第三届“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以“人文之海、多面蔚蓝”为主题,自2022年6月6日起至10月10日(作品补录至10月31日)征集结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的逾700名创作者为本届大赛提供了3038部作品,作品的数量及整体质量较往届都有较大的提高。创作者来自我国全部沿海及内陆部分省市区的各行各业,作品题材涵盖了人文民俗、城市海岸、生态风光、工业科技等多种类别,用中国人自己的视角,诠释着对海洋之美的理解和热爱,反映了海洋强国建设的成绩和国人的人文面貌。

感谢所有参赛者的积极参与!经过大赛组委会及评审专家组的初筛、初评工作,共计158件作品获得大赛入围资格,其中摄影作品124件,视频作品19件,图文作品15件。

我们将陆续按照摄影作品、视频作品、图文作品三个类别推送所有入围作品,预计20余篇,与大家共同赏析。


海洋科技主题·摄影作品 视频作品

崔金龙 《镜中雪龙》(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经过一路大风大浪的洗礼,进入南极圈后遇到少有的好天气,本想拍摄南极大陆沿岸的风光和远处的高山,镜头一转,发现这一幕就像一幅画,便记录下来。阳光下的“雪龙号”像一艘钢铁巨兽停泊在如镜的海面上,红色的船体熠熠生辉,耀眼而夺目。

雪龙号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它都能破冰突围,勇往直前。雪龙号有多种破冰模式,连续式破冰适用于冰层不高于1.5米厚的时候,主要依靠船头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将冰面劈开撞碎;冲撞式破冰则多用于冰层较厚的情况,破冰船倒退一段距离后再次开足马力冲上冰层进行多次破冰;重力式破冰则利用船体重力和压载水的调节,使破冰船冲上冰层将冰压碎。

如今,雪龙号的足迹已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为我国的极地科考立下了赫赫功劳。在第36次南极科考中,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携手“双龙探极”,结束了我国长期单船开展极地考察的历史,揭开中国南极科考新的一页。



图1:向前--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航行在广袤的太平洋上

图2:振奋--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入水的一瞬间

图3:惊险--“蛙人”正为蛟龙号挂揽绳,帮助蛟龙回归母船

图4:惊奇--科考队员惊奇地看着深海生物样品
《蛟龙探深洋》徐小龙

除了神秘的南北极,深海也是海洋科考的重头戏。曾经,载人深潜还是“科幻”,而现在,我国首艘自主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就可以实现载人深潜,带我们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探索7000多米深的海底世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长8.2米、宽3米、高3.4米、载员3人。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可以在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作业。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海试成功下潜至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从2009年海试以来,蛟龙号已经在中国南海、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7大海区开展了两百余次成功下潜。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就这样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一步步跻身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大国重器”。



高琦《美美与共》(摄影作品)

高琦《海洋调查员的一天》(视频作品)

南海,一个诗与远方并存的地方,我们驰骋在她的怀抱里,执行着光荣的海洋调查任务。昼夜奋战是大白话也是实话,科考队员在白天在烈日和海风中,接受一次次海洋调查的挑战,夜里或做数据整理和初步研究,甚至还要迎着不期而遇的大雨,坚持甲板作业,力保探测设备的安全,队员们开玩笑称,海洋调查作业首先是体力活,然后才是脑力活。

时光荏苒,我们的海洋调查工作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的调查船、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调查设备、高素质的调查队伍、科学完善的管理和保障团队,都在一次次的海洋调查任务中得到锻炼。白天完成各种调查任务,夜里做数据整理和初步研究,即使下雨也要坚持甲板作业,力保探测设备的顺利回收。

任务一刻不能放松,成功总要坚守在风雨后,日薄天边的余晖,波澜不惊的海面,一天的努力付出后得到应有的回报,此时也只有凛冽的海风和轰鸣的马达声为我们喝彩!



北海海洋团队(甘馨怡、李月兰、莫德雄) 《海洋观测员的一天》(视频作品)

《海洋观测员的一天》创作于2022年4月,取景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北海中心站)下属的基层海洋站——涠洲海洋环境监测站,记录了青年海洋观测员李月兰平凡普通的一天。

与海为伴,潮起潮落,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海洋观测员都要雷打不动地观测采集潮汐、波浪、降水量等水文气象要素数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者这片海。海洋观测作为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石,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站在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时代起点,坚守一线的北海中心站青年海洋观测员们,在每一个平凡普通的日夜里默默守护着这片蓝色国土,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用蓝色的青春底色献礼党的二十大。



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 《给海洋做次体检来了解海洋生态卫士的工作》(视频作品)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稳定和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十八以来,海洋自然资源工作者砥砺前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海洋资源科学利用、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任务。

2019-2022年,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与海洋二所联合开展了“长江口缺氧酸化预警监测”专项,旨在探索我国东海缺氧现象与海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科学问题,为我国近海全面实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提供科技支撑与示范。让我们一同搭乘向阳红21号船,跟着这群海洋生态卫士们一起,来探究长江口海域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吧!


专家点评

杨 帆

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高级工程师
海上科考纪录片
项目负责人

第三届“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为热爱海洋的创作者们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赛今年办到了第三届,相比一些著名的影像类赛事,“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今年不仅参赛作品的数量创下了新高,而且入围作品质量非常高。参赛者的职业分布也是来自各行各业,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海洋的关注度在逐年提高。参赛作品的拍摄题材覆盖范围也非常之广,不仅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海洋海岸线风光,也有各地的海洋文化风土人情、以海为家的野生动物,更有宏伟的海洋工程建设、承载人类未来的海洋科学探索……丰富的题材,配合着参赛者们对光影艺术娴熟的应用,可称的上是一场海洋影像艺术的饕餮盛宴。

本届大赛官方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