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融媒体大赛 | 孙煜阳:向风浪和泥泞宣战
日期:2023-03-09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本站原创
分享到:

第三届“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海洋世界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支持单位有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腾讯视频。

旨在打造传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优秀基因、讲好中国海洋故事的文化宣传品牌。大赛通过征集海洋影像及图文等形式的作品,展现我国海洋事业成就的同时,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海洋故事,将海洋人奋斗的事迹及成果作为主要征集导向,再次明确弘扬我国海洋事业成就,呈现中国海洋人文精彩这一核心立意。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

人文之海 多面蔚蓝

 孙煜阳 

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员

1935年,青岛胶州湾,我国学者在这里组织了第一次海洋动物综合调查。这次调查共持续了两年时间,前后进行了四次海上和沿岸的调查采集,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生物样本和数据,对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将时针拨回到当下,如今我国的海洋生物调查已经逐渐规范化、体系化、丰富化。时间流转,岁月更迭,不断进步的是科技,是设备,而始终未变的是继往开来者那颗推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赤子之心。

孙煜阳是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的一名监测员。刚到单位时,他就跟着老师傅做各类海洋生物调查。如今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四年有余,跑遍了宁波的海岸线,也从初入行的监测员,成长为负责中心站潮间带生物调查、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和游泳动物调查3大业务的带头负责人。

游泳动物调查——一场充满味道的调查之旅

游泳动物调查是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开展的重要调查项目之一。孙煜阳等调查员们通常需要跟着渔船出海十几天,每天从凌晨5点起航,到晚上18点才抛锚休息,吃住都在船上。而在海上航行时,难免会遇到风高浪急的天气,此时渔船也难以安然处之。伴随着巨大的晃动幅度,人们在甲板上几乎难以站稳。为了保证任务进度,孙煜阳常常需要在摇晃的渔船上作业一整天,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这两年的国庆节,孙煜阳就是在一条充满鱼腥味的渔船上度过的。

说到鱼腥味,孙煜阳常常因此受到打趣。出海作业时,身负调查任务的渔船经常碰到执行检查任务的渔政船,久而久之,经常在海上进行调查任务的孙煜阳和渔政工作人员之间逐渐变得熟悉起来。大家时常开玩笑似地问他:“兄弟,船上鱼腥味这么重,你还能睡得着觉呀?”孙煜阳只是笑笑,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环境早就已经习惯了。

艰辛的采样工作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后续的检测分析才是重头戏。渔船的环境,并不适合操作鉴定各种鱼、虾、蟹的种类,以及测定一些经济种的体长、体宽、个体重量等流程。因此,这部分工作必须要回到实验室才能进行。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再经过统计分析,形成最终的游泳动物调查结果。游泳动物调查结果可以在恢复和合理利用已过度开发的资源过程中提供宝贵的意见。

潮间带生物调查——一场与螃蟹的高温“赛跑”

在海上奋战确实辛苦非常,烈日的暴晒、海风的洗礼、常年离家出海,皆是苦和累。而潮间带生物调查的环境,也并不友善。潮间带介于陆、海间,交替受到空气和海水淹没的影响,且常有明显的昼夜、月度和年度的周期性变化。除此之外,潮间带所在的滩涂环境往往十分复杂,有碎石砂砾,有海洋生物,还可能会有树枝、坚硬的塑料垃圾甚至碎玻璃瓶等。由于孙煜阳他们经常要光着腿在滩涂上采样,一不小心就会被碎玻璃瓶割伤。不过,常年进行这项工作的孙煜阳早已习惯了,他表示,这样复杂恶劣的采样环境,是潮间带生物调查的常态。

通常情况下,调查的滩涂宽度为几百到一千米,完成一次调查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在采样过程中,监测员的双腿一直处于拔起-陷下的过程中,非常耗费体力。有的滩涂像沼泽一样泥泞不堪,为了保证双腿不陷得太深,每个人都要不停地变换位置进行采样。稍有不慎,监测员的双腿就会陷入淤泥之中,相当危险。这时候,他们随身携带的采样桶就成为了摆脱淤泥最好的支撑工具。

按照规定,滩涂采样要在两次高潮期之间进行,而炎夏的7、8月份,退潮时间在下午2点左右——正是全天最热的时候。这期间,孙煜阳往往要在潮湿的环境中连续忍受3、4个小时的高温,进行生物调查和采样工作。采样期间,如果看到了螃蟹或者弹涂鱼,往往意味着一场“追捕行动”的激烈展开。在滩涂上,螃蟹们的行动力可比监测员们强多了!为了确定它们的种类,几名大汉合力围捕一只小小的螃蟹,是常有的事情。

立足岗位 代代传承

面对自己的工作,孙煜阳总是从容淡然却又意志坚定,他始终认为:“只有活跃在一线的海洋预报工作人员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才能为海洋生态文明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我就是一线海洋工作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我只是为中国的海洋工作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

孙煜阳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刚到监测中心时,单位老同志们常常提及的一句话:“宁可倒在绞车边,也不要倒在床上。”老同志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无论是出海调查还是潮间带调查,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工作岗位。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始终深深激励着他和每一个新的同事。

在各项工作的磨练和前辈的精神带领之下,孙煜阳不断学习,快速成长,从初出茅庐的监测员逐渐变为业务带头负责人,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随着中心站监测室不断有新的同事加入到“调查大队”中,孙煜阳也担负起了“老带新”的责任。他将自己当初从师傅那儿学来的技能,再一点点传授给年轻人。

提到新加入的年轻人,孙煜阳口中透露着骄傲:“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愿意扛着风浪,很能吃苦。只要工作需要,年轻人都顶得上来。”宛如后浪推前浪,监测中心的精神,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都在一代代老同志和年轻人之间传承不绝,历久弥新。

采访 金希 供图 孙煜阳

大赛相关细则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本届大赛官方发布平台: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