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欧海上航道安全对话”国际研讨会云端开幕
日期:2021-10-30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本站原创
分享到:

2021年10月30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大连海事大学和意大利热那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欧海上航道安全对话”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云端开幕。海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副校长Fulvio Mastrogiovanni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士、荷兰、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少长咸集,将围绕海上航道通信和航行安全、海事安全和中欧海事合作、中欧海洋安全治理与合作、航道航行安全与保障以及中欧海上物流经济贸易与安全等5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图为参会嘉宾在云端合影

潘新春代表海洋基金会首先对出席研讨会的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将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中欧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及相关问题交流经验、分析现状、预判趋势并提出建议,对维护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他强调,中国和欧盟都建立了强大的交通网络。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海上通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进口能源的主要渠道,90%的贸易通过海运,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六个在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体现了中国担当。欧盟的交通网络密集,海洋航运体系健全,为欧洲和世界的贸易流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欧双方的海上货物贸易运输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大,已成为世界海洋经济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他表示,海上通道安全关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关乎经济全球化货物流通纽带的顺畅,关乎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两大战略力量,都高度重视维护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并在维护全球海上通道顺畅与安全,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货物贸易畅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一直是国际和地区海上航道安全的积极建设者,致力于为维护海上航道安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2008年以来,中国共派出38批海军舰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接受护航的船只约7000艘,其中一半是外国船只。中国每年向马六甲海峡助航设施基金提供捐助,为海峡沿岸国建立潮汐、水流和风观测站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与各国建立了以打击海盗、海上恐怖主义、海空搜救等为重点的合作联动机制。

他指出,中国和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海洋领域,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签署了“关于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建立高层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蓝色伙伴关系宣言”。中国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对话交流加强中欧在维护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中欧在全球海洋重大问题上进行的沟通、达成的共识和开展的合作对维护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全球海洋秩序稳定、经济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海洋基金会积极支持中欧专家学者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经济全球化方向,开展全球海上通道安全制度创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他强调,海洋基金会自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确立了八大工程项目以助推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文化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这八大工程项目正在全面开展,如“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已与18个海上丝路国家和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等国际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他表示,欢迎中欧海洋专家学者参与海洋基金会的活动,愿意成为中欧海洋专家学者在海上航道安全重大问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