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成功完成西太海域中期海试
日期:2020-01-23   来源: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作者:李春芳\张孝薇
分享到:

2019年12月20日,在西太平洋海域,伴随着白色浮球组成的潜标主浮体出水,到最后一台仪器收舱,标志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准实时传输深海剖面锚系观测潜标顺利回收,同时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传感器室自主研发的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为期1年的中期海试工作圆满完成。

此次海试的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准实时传输深海剖面锚系观测潜标”项目支持研究成果之一,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传感器室负责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海洋观测技术装备。此次中期海试,是我国首次在深海环境下进行布放并长期运行该型国产化装备,海试成功充分检验了国产感应耦合传输技术装备在深海环境下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项目验收和该型设备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海试的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所搭载的潜标主体结构由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整条潜标链于2018年12月14日布放在西太平洋海域(142°E 6°N)。

所布放的感应耦合传输潜标链共有两型9台设备,包括锚定平台轻小型感应传输CTD4台、感应耦合传输温度测量仪5台,主控单元位于潜标主浮体舱内。每隔1小时,测量单元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通过感应耦合传输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主控单元内,然后主控单元将采集到的数据交由潜标通信模块进行统筹并实时发送至岸上基站。9台传感器交替并间隔大约百米夹装于800米长的潜标链上。布放后最上层仪器深度约300米,最下层约1000米,最长可运行12960小时。

从布放至2019年12月20日回收,整套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共计有效在位运行371天,多台套传感器共计无故障工作时间超80000小时,获取数据8899组,数据传输成功率达到100%。通过岸站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2018年4月28日左右,2019年7月9日至2018年7月27日期间,温盐深链捕捉到了两次非常明显的惯性振荡。

此次回收的潜标,是我国第一次在深海环境下布放且长期在位运行、实时传输的全国产化潜标。搭载的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海试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感应耦合传输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走向示范应用、从浅海向深海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该项技术装备还在中国海洋大学实时潜标、国家实验室白龙浮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国产化”等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该型技术装备必将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