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聚焦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公益项目
日期:2020-03-1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孙安然
分享到:

1月15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捐建的海南省首座海洋图书馆正式落户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这是该基金会捐建的第14座海洋图书馆。基金会负责人表示,捐建海洋图书馆是基金会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扶贫政策精神和普及海洋知识提升海洋意识方针的一个重要项目,希望同学们有海纳百川的品格,努力学习,做海洋强国建设的接班人。

2015年12月,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正式成立,作为我国海洋领域的首个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旨在“动员社会力量,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基金会致力于围绕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公益项目。

“近年来,基金会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志愿者,开展各类海洋公益活动,以捐建海洋图书馆、组织全国净滩公益活动等特色公益品牌为抓手,致力于增强公众热爱海洋、善待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努力推动形成全民认识海洋、关心海洋、经略海洋的良好社会氛围。”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说。

播撒“蓝色种子”

“我想要多了解一些海洋知识,有机会亲眼看一看大海。”这是来自贵州省道真中学学生杨明的愿望,同时也是无数偏远山村孩子们的心愿。

在我国内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们对海洋知识十分渴求,然而,海洋图书资源匮乏和海洋科普教育程度低等现状,制约着相关地区开展海洋意识提升工作。为了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切实落实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自2017年起,基金会陆续在内陆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和“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为中小学捐建“海洋图书馆”,通过捐赠海洋类书籍、音像制品等,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海洋、走近海洋的一扇窗口。

2019年4月12日,基金会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一中举行了“海洋图书馆”揭牌仪式,价值20万元的7000余册海洋类书籍随之送到了学校的每间教室,送到了每位学生的手中。

王老师在桃源一中任教多年,在“海洋图书馆”进驻该校后,她发现学生们对海洋知识的学习热情越发高涨。“上课时,学生向我提出的有关海洋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王老师说,“以前学生们只知道大海里有鱼虾蟹贝,现在还知道了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下课以后,学生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阅读基金会送来的各类海洋书籍,并就某个海洋知识点进行探讨,海洋意识逐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为进一步有效推动海洋意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基金会还以“海洋图书馆”为平台和抓手,资助学校开展海洋知识教学、海洋知识竞赛、海洋创意设计、海洋知识夏令营、海洋专题报告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内陆师生提供了充分接触海洋、感受海洋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师生们的海洋意识,解决内陆地区海洋科普教育程度低的问题。”潘新春说。

杨明想要看一看大海的愿望终于成真了。2019年7月,他参加了基金会举办的海洋知识夏令营活动,来到了青岛,近距离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回去以后我要阅读更多的海洋书籍,学习更多的海洋知识。希望长大以后也能够从事海洋类相关工作。”杨明说。

截至目前,基金会已先后在贵州、江西、四川等地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知名中小学捐建了14所海洋图书馆,举办海洋知识夏令营2场,海洋知识竞赛8场,海洋知识展览11场,海洋意识讲座53场,捐赠海洋知识图书10万余册,培训海洋学科教师100名,惠及在校学生近10万名。

守护蓝色海洋

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是基金会另一大特色公益品牌项目。

近年来,随着海洋塑料垃圾的不断增多,海洋生态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据统计,已有至少25万吨的塑料垃圾正漂浮在海洋中。另据科研人员调查发现,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甚至在蛟龙号潜水器从4500米深海处带回的海洋生物中,都检测出了微塑料。

一组组醒目的数字,一个个惊人的事实,正在提醒着人们,清理海洋垃圾,保护海洋生态,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为海洋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为此,治理海洋垃圾,杜绝海洋污染成为其当下重点工作之一。“保护蓝色海洋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潘新春表示,因此,要不断提升全民海洋生态保护意识,让保护海洋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

于是,自2017年起,海洋基金会发起了“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旨在有效凝聚社会各界爱海护海的公益力量,共同保护美丽海洋。该活动通过在全国招募海洋环保志愿者,共同清理海滩垃圾,宣传海洋保护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海洋保护意识,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迄今为止,基金会已成功举办了3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在第一届活动中,基金会以“美丽海洋·全民净滩”为主题,联合相关单位和环保公益机构,在海口设立主会场,同时在大连、青岛、泉州等地设立3个分会场,取得了良好的净滩成效和宣传效果。

第二届活动中,基金会不断扩大活动影响范围,分别在三亚、深圳、大连等地设立了3个主会场,并增设30余个分会场,进一步形成了全国联动局面。此次,基金会将分散的非政府海洋公益机构联合起来,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全国的海洋公益联合组织。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有利于与各地海洋公益组织开展交流合作,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4万名志愿者,清洁海滩 67个,覆盖区域面积2034平方公里,维护海岸线 9905公里,捡拾垃圾总重量21241公斤……这是2019年第三届净滩活动取得的成效。这一次,基金会联合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40余个城市的360多家海洋公益组织,在青岛、深圳和大连设置主会场,同时选择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沿海城市作为分会场,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联动点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自发开展净滩活动,宣传普及海洋知识,增强公众海洋意识。

经过3年多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海洋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加入到全国净滩公益活动中来,为保护美丽海洋贡献积极力量,每年的净滩活动也成为了海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基金会的号召下,该活动已经从局部的、零散的行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统一行动,形成了群众基础广泛、公众乐于参与、宣传效果良好的品牌效应。”潘新春表示。

此外,在基金会的大力倡导下,各地海洋公益组织还纷纷推出净滩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号召社会公众妥善处理身边垃圾,指导社会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基金会希望通过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将海洋保护意识传递给更多的志愿者,再由志愿者传递给身边群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海洋的队伍中来,一起守护蔚蓝海洋。

发挥海洋公益更大价值

从建设海洋图书馆、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到一系列配套行动,基金会开展海洋公益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稳步拓展海洋图书馆在内地相关地区的辐射范围,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潘新春表示,“要把重点放在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地区和各理事单位的对口扶贫地区,为国家扶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在已经建设海洋图书馆的学校中,基金会将继续努力办好专家讲座、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研学夏令营、教师培训班等配套系列活动,并针对各学校开展的活动情况,完善监管、评估、奖惩等机制,搭建更加顺畅的交流平台,使项目能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公益价值,进一步加大海洋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另一方面,基金会将充分利用前三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奠定的基础,在现有联动城市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活动普及范围。进一步加强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号召海洋公益组织结合国家垃圾分类等热点政策,不断创新净滩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各地以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海洋保护意识的普及。

“基金会也将继续开展内容更多、形式更丰富的海洋公益活动,发挥公益价值,释放公益能量。”潘新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