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共护蓝色生态
日期:2020-04-2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鄂歆奕 王 晶
分享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汉末年,曹操用一首四言诗,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浩瀚的海洋水体在全部深度上都有生物分布,海洋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可栖息空间。

今天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珍爱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理应是题中之义。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子孙后代,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留住那一片碧海清波。

海洋中近20万种动物、1万多种植物,还有细菌和真菌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食物网,再加上与之有关的非生命环境,共同孕育了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我国逐步探索出一条公众参与保护、修复的科学道路,共同发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爱护红树林,汇聚公众合力

3月17日,薄雾微雨,34只勺嘴鹬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滩涂上觅食。勺嘴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如此大规模的集群十分罕见。

据湛江红树林管理局保护科工作人员介绍,随后几天,保护区人员加强了野外监测巡护。为了不打扰勺嘴鹬的正常活动,监测人员特意与之保持适当距离。目前,这群勺嘴鹬纷纷踏上北迁之路,保护区的使命却仍在继续。

在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红树”(红树林植物)大片生长成林,伴随其他植物和动物共同组成的一个互相联系的集合体。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2个,保护面积约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7%。然而,保护区建起来了,就一劳永逸了吗?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广东福田从事红树林保护工作、退休前担任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的王勇军说,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是保护区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早年间,从政府到公众,普遍对红树林“不了解”“不重视”。为此,他把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市民进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参观学习。

“保护区让公众参与管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苏搏介绍,该保护区近年来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红树林保护生态科普教育活动,成立了防城港市红树林保护社区共管委员会和防城港市红树林保护友好协会。

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消息,不久前,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珠海淇澳-担杆岛保护区被新增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该保护区现有科普长廊一套、宣传解说牌300块、科普木栈道、步道约5公里,一座可容纳80人的自然课堂。通过组织社会各界认捐认养、开展环保教育和生态法规宣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

2019年底,海南省政府发布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定期发布红树林保护情况并征求社会意见,设立保护监督投诉电话,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红树林科普宣传及保护……拥有我国种类最丰富的红树林资源的海南,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红树林保护的热情。

“现在,红树林已经成了深圳人的朋友。深圳湾的红树林保护下来,对其周边的宜居环境、投资环境、城市景观甚至对于深圳综合竞争力都是有所提升的。从长远来讲,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对城市发展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王勇军说。

保护珊瑚礁,各界人士齐参与

海洋中约1/4的生物都以珊瑚礁为家。珊瑚礁广泛分布于温暖或热带浅海中,它们是“所有生物群落中最富有生物生产能力的、分类学上种类繁多的、美学上驰名于世的群落之一”。珊瑚礁由造礁珊瑚和造礁藻类共同组成,和丰富多彩的礁栖动植物种类构成了珊瑚礁生态群落。

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造礁石珊瑚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共有造礁石珊瑚物种2个类群16科77属431种,其中南沙群岛的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最高。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不同地区的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出现下降,多地区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发生退化。人类活动被认为是中国南海造礁石珊瑚退化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能靠人类改变自身行为来弥补。

去年年底,中国珊瑚保护联盟在海南陵水成立,旨在团结社会各界人士,提高全社会对珊瑚及其栖息地的认识。

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为持续加强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将进一步完善南沙群岛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海洋观测中心和生态保护设施功能,在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华阳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等岛礁周边布设了一批生态监测设备,增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部分关键要素的监测能力,进一步健全了全球海洋观(监)测体系,为动态掌握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状况,及时预警生态风险和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除了科研机构呼吁、政府部门加强观(监)测,社会各界也是珊瑚礁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日,在湖南卫视在线视频媒体平台芒果TV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小小的追球》第十期中,周冬雨、尹正等演艺界人士潜入巴厘岛海底,与潜伴一起把珊瑚苗植入野放区域,身体力行号召更多人关注珊瑚礁保护问题。弹幕中,观众纷纷留言,“别让珊瑚失去了它漂亮的颜色”“第一次知道珊瑚礁白化”。

生活在广西涠洲岛的85后青年许诺,是广西海洋研究院珊瑚礁研究团队的一名志愿者。近4年来,每逢阴历三月十五,他便与所在的珊瑚人工繁育团队队员一起,潜入海底采取珊瑚排卵样本。经实验室培育成活后放回大海,实现珊瑚有性繁殖。截至去年9月,已有300多株珊瑚幼体成功附着并长出触角。

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于2014年正式注册,实施了名为“潜爱大鹏”的公益项目。经过5年探索,衍生了“潜爱护礁”和“潜爱课堂”两个核心公益项目,成为珊瑚保育的民间专业组织,全国有超过2800名志愿者。目前,“潜爱护礁”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珊瑚培育及普查能力的潜水员,联手政府建立了2个海上珊瑚试点保护区,共种植珊瑚5767株,救助珊瑚残枝171株。

科研之余,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学及珊瑚礁生态学学科组组长黄晖多次单独或联合海洋环保公益组织,在渔村、社区和学校等处举办宣教、论坛等活动。“我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珊瑚礁保护。”她说。

呵护海草床,任重而道远

海草床是指大面积的连片海草,在世界浅水水域广泛分布,具有极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常与珊瑚礁和红树林并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床不仅能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生境,还能防风固沙、稳定近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海草床分布划分为两个大区:中国黄渤海海草分布区和中国南海海草分布区。渤海已知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有两处,分别位于唐山市曹妃甸龙岛海域以及东营市黄河口邻近海域。

去年9月,自然资源部北海局首次开展北海区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曹妃甸海草床分布面积约50平方千米,集中分布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是由鳗草组成的单一种类海草床。

据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生态室助理工程师鲍萌萌介绍,现场调查发现,曹妃甸海草床分布区内,地笼遍布,渔业作业船只往来频繁。特别是违规捕捞蛤蜊的吸蛤船,对海草造成毁灭性破坏。监测期间,水面常见的大片海草断叶主要由其造成。

根据文献记载,2013年黄河口附近海域有近10平方千米连续分布的日本鳗草海草床。本次监测仅在垦利区邻近海域发现0.01平方千米的日本鳗草海草床,大面积蔓延的互花米草抢占了滩涂,挤占了海草床的生存环境,造成海草床退化。

“海草床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生长条件要求高,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鲍萌萌介绍,破坏性的挖捕、养殖、围填海活动都会直接影响海草的生存,工业、农业、生活等陆源排污亦会通过影响海水和沉积物环境导致海草床退化,全球气候变化也是海草床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开展对海草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海草床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认识。”关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鲍萌萌给出了打击非法作业、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