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走出国门的海洋空间规划合作
日期:2020-04-27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孙安然 李艳
分享到:

近日,由中—柬联合编制的《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已确定于今年正式移交给柬埔寨政府。据悉,该规划被列为柬方首个海洋领域指导性法律文件,用于指导柬埔寨政府开展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在持续推进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3年,我国开始与柬埔寨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合作,开启了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相关合作的大门。那么,为什么要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走出国门”后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蓝色规划——管海护海的关键支撑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海洋空间规划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

海洋空间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统筹安排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修复活动的谋划和部署,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洋空间资源有限,其管理日益为各国所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有超过60个国家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海洋空间规划。

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国土,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和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编制海洋空间规划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各类资源,加强各类海洋空间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海陆统筹,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空间规划,也是最早编制海洋空间规划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先后实施了多轮海洋功能区划,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格局,并明确了功能区用途管制、用海方式控制、海域整治、生态保护重点目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成为必然。

与此同时,一些“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正面临着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矛盾突出、海洋管理相对粗放等问题,很多缺乏海洋空间规划能力的国家正寻求与他国技术合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向中国表达了学习应用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标准与方法的意愿,推动我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走出国门”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一步——多国达成合作意向

2018年6月,在自然资源部指导下,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及岛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国际论坛”在浙江舟山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在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上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论坛中,来自30多个“海上丝路”沿线及岛屿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建立“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及岛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合作交流机制。会上,基金会分别与泰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斐济、马达加斯加、圭亚那等国家的有关机构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合作备忘录,积极推进海洋空间规划的国际合作。

同期,基金会还设立了“推行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的合作项目。“该项目通过资助和帮助丝路沿线国家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培训海洋管理人员、建立海洋管理信息平台、推介海洋经济项目等,积极为我国与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支撑与服务,助推受助国海洋经济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该项目的特色是根据丝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环境、地理区位、人文社会的比较优势,整体设计受助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滨海城镇建设布局等,这一举动为各国治理、规划海洋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探索出了新模式。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基金会还与巴拿马等国以及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区域组织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并经过协商,与摩洛哥、莫桑比克、毛里求斯、斯里兰卡、东帝汶、柬埔寨等国达成合作意向,积极推动着我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在更多国家的应用和实践。

多点开花——中方规划技术获广泛认可

我国编制的《佛得角圣文森特岛海洋经济特区规划》已正式移交佛方;中国和斐济双方完成海洋空间规划合作协议签订……近年来,我国在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的道路上成果丰硕,多方合作进入“快车道”。

作为我国首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编制的海洋空间规划,中国—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获柬方高度认可。自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与柬埔寨智慧大学签署《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合作成为双方的重要合作领域。如今,双方合作已开展了近7年,共同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目前,技术中心为柬方研发的海洋空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已经上线,将大大提高柬埔寨政府部门的海洋和海岸带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技术中心副研究员滕欣说。同时,中—柬联合编制的《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已被柬埔寨政府确定为首个国家级海洋领域的指导性法律文件。

2019年4月27日,技术中心与柬埔寨环境部自然保护管理司在北京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在海洋空间规划方面的合作。

与此同时,在基金会资助和支持下,技术中心与孟加拉国的合作也逐渐升温。技术中心编制的《孟加拉国海洋和海岸带发展建议报告》得到了孟加拉国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双方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走向深入。

“截至目前,中孟双方已合作编制了孟加拉国海洋空间规划实施方案,并启动了孟加拉国海岸带生态、人类活动遥感解译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成效。”滕欣说。

泰国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海洋空间规划合作领域,中泰双方积极开展了海洋、海岛、海岸带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陆海统筹管理研究等工作,我国海洋管理理念在丝路沿线国家得以推广。

2017年6月和2018年1月,受基金会委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对泰国兰岛的生态本底综合调查,首次对兰岛的基本概况、人类活动以及岛陆与周边的生态环境要素构建起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随后,在第三次中泰海洋空间规划工作组研讨会上,中方项目组将编制完成的泰国兰岛海岛及周边海域空间规划相关研究成果移交泰方,得到了泰方专家组及同行的一致认可,双方均表达了继续加强合作的意愿。据统计,截至目前,项目共组织现场踏勘调查4次,撰写专题报告3部、发明专利1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召开合作研讨会6次,举办培训班1次。

此次,泰国兰岛海洋空间规划方案也成为首个具有法律效力的使用我国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成为中泰双方深化合作的“提速器”,为我国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未来可期——国际合作走向深入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道路还很漫长,在开展海洋空间规划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与各国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的经验和信心也会越来越足。

“在与孟加拉国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合作方面,将继续促进双方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孟加拉国海洋空间规划联合踏勘以及海岸带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推动孟加拉国海洋空间规划落地实施。”滕欣说,中心将与孟方共建海洋空间规划联合研究机构、促进产业落地和提升海域监测能力,使海洋空间规划为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作出贡献。

同时,进一步深化中泰两国海洋空间规划交流与合作。据介绍,项目组将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在开展小区域海洋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按照从地方到国家的工作思路,协助泰国海洋与海岸司构建适用于不同层级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并为其国家层面的海洋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蓝色经济的发展。

“基金会将继续努力推进‘推行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合作项目在丝路国家的实施,积极推广海洋治理中国方案,加快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丝路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潘新春说。

扎实谋划,未来可期。下一步,我国将更加科学定位海洋空间规划,搭建陆海统筹管理平台,坚持陆海空间多维统筹,构建完整的海洋学科教育体系。同时,继续以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合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成果共享,实现共同发展,不断开展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的有益实践,积极探索沿海发展中国家治理海洋的新路径,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