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项目

播撒“蓝色种子”— 记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育苗公益项目

5月17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捐建的山东省首座海洋图书馆正式落户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青岛三十九中),这是该基金会捐建的第36座海洋图书馆。

从黑龙江省海伦市到海南省琼中县,从新疆喀什市到山东青岛市……基金会海洋育苗项目足迹遍布内陆贫困地区、红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沿海海洋特色城市,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的36个中小学校捐资建设了海洋图书馆,使10多万中小学生受益。由此,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名叫“大海”的种子。

实施海洋育苗公益项目

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表示,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不断培养优秀的海洋人才。海洋强国建设不仅是沿海地区的事情,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为了在我国内陆地区中小学普及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培育海洋后备人才,基金会实施了“捐建海洋图书馆,培养青少年人才”的海洋育苗公益项目。以海洋图书馆为海洋知识平台,资助学校开展海洋知识教学、海洋知识竞赛、海洋文艺活动、海洋专题报告会等活动,设立考入高校海洋专业学生奖学金,激发师生热爱海洋、关注海洋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为海洋事业发展作贡献。海洋育苗项目实现“三进一出”的目标,即海洋书籍进书包、海洋教学进课堂、海洋意识进活动,出考上大学的海洋专业人才。

青岛三十九中校长白刚勋表示:“此次海洋图书馆的建立为海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开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有助于增强师生们的海洋意识、弘扬海洋文化、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培养海洋意识从娃娃抓起

“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校开展海洋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海洋知识的多寡和海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潘新春表示。

白刚勋表示,在国家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该校积极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海洋专业人才,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性课程”三位一体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每周一次专家讲座,每月一次海洋实践活动,每学期一项课题研究,每年一次海上科考”的“四个一工程”,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涉海高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作为全国海洋科普基地,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注重学生的海洋科普教育,全方位为全体学生提供学习和活动的平台。学校通过海洋教育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内外联动打通海洋学习时空,通过海洋实践教育激发学生保护海洋、探索海洋的兴趣,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而不断努力。

作为全国首家“少年海洋学校”,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海商教育”品牌学校。据该校校长朱雪梅介绍,所谓“海商”,是关于海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指数。近年来,学校通过海洋科普实现合力最大化,提升“海商”教育品质。

道真中学是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唯一一所大型公办普通高中,2018年,基金会在该校捐建了海洋图书馆。道真中学校长姚思勇说:“海洋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打开了了解海洋的窗口,我深切感受到学生们向往大海的迫切心情以及学习海洋知识的兴趣。”

在我国内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们对海洋知识十分渴求。海洋图书资源匮乏和海洋科普教育程度低等现状,制约着相关地区开展海洋意识提升工作。为了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落实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自2017年起,基金会陆续在内陆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和“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为中小学捐建海洋图书馆,通过捐赠海洋类书籍,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海洋、走近海洋的一扇窗口。

海洋公益事业脚步不会停歇

5月18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18所中小学校校长代表就海洋育苗项目、发挥海洋图书馆作用、推进中小学海洋教育以及发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

在座谈中,来自新疆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录制的一个短片,让人印象深刻。“基金会捐建的海洋图书馆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图书在同学们的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高二学生阿卜力克木说。

基金会还对受助学校教师进行海洋知识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上好海洋教育课。短片中,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师玛依努尔·安德烈说:“我有幸参加2019年基金会组织的海洋知识教材教学培训,这次培训让我更加知道了如何上好一节海洋教育课,怎样去抓住海洋教学的重点,把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出来。”

在潘新春看来,海洋育苗项目是基金会从事海洋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基金会将继续开展内容更多、形式更丰富的海洋公益活动,发挥公益价值,释放公益能量。海洋公益事业的脚步不会停歇。”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