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项目

蓝色梦 少年行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第二届中西部青少年海洋研学活动侧记

转自《社会杂志》

本报记者 高一村  通讯员 林宁

天津站-6.jpg

天津站-7.jpg

蓝色梦,少年行,击水三千,浪遏飞舟。

7月28日—8月3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华能集团联合主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办、中国海洋学会海域和海岛分会协办的第二届中西部青少年海洋研学活动在天津举办。

活动主题是“识海、亲海、探海”,主要围绕海洋科技、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航海运动四个方面开展。来自陕西省榆林市横山中学和新疆阿合奇县华能·托河小学的40名学生走近大海,通过走进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探访天大南开百年名校、登上航空母舰、踏进极地海洋公园、来到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体验浆板皮划艇帆船、参观国家海洋博物馆和海洋科普讲座等多种体验方式,共同经历七天的蓝色旅程。

 “举办这次海洋夏令营,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扶贫政策精神和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方针的积极行动,也是基金会着力推行‘海洋图书馆’公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说,“希望研学活动为同学们瞭望神秘的海洋世界打开一扇窗口,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热爱海洋的种子。”

识 海  亲 海  探 海

“请问老师,在南北极海洋的冰层下面是冰还是土?”

“这个问题很高级,要不是我去过北极和南极很多次,还真有可能被你们问住呢。”7月29日,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海洋科普委员会主任曲探宙带来的科普讲座让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曲探宙7次去南极,5次去北极,曾任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和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

 “‘基辅’号航空母舰堪称一座海上飘动的‘小城市’。在这迷宫一样的地方,这些海上居民是怎么战斗值班,又是如何打发海上单调的日子呢?”7月30日,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讲解,同学们兴奋地踏上了甲板,一边仔细观察对空导弹库、倾斜水兵舱、鱼雷攻击潜艇、作战指挥中心、士兵生活区等,一边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阳光、沙滩、浪花朵朵、帆船点点。8月1日一大早,东疆港国际海洋营地,在专业教练的陪伴下,同学们体验帆船、皮划艇和浆板,开启 “探海”之旅。

现代帆船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最为普及而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之一,但对于地处内陆的中西部青少年来说,借助风和水的力量,亲身感受帆船运动在海面上驰骋的感觉,却是长这么大第一次的体验。

“皮划艇这项运动,最重要的还是要下水亲自去体验。”“太好了,我们终于能够下水试着划起来了。”知易行难,“左,右,左。”有的孩子们已经配合得不错,可以灵巧地滑动桨板,拨开晶莹的海浪;有的协调性还不够好,怎么划浆都不走直线,一会就“搁浅”或“翻船”了,引得同伴哈哈大笑。

听着海浪的声音,吹拂着凉爽的海风,起初有些拘谨的同学们,在和大海嬉戏的那一刻开始,孩子的天性一下子释放出来,笑着,跳着,闹着。集合哨声响起,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沙滩,还想下水再玩会儿。有很多孩子的皮肤由于第一次接触海水发生了痒痛的症状,但是他们很坚强,都克服了。

认识海洋、亲近海洋、探索海洋,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我第一次离开家见到这么大的世界,第一次见到辽阔的大海,第一次触摸海水,第一次看到水母,第一次玩沙子,第一次捡贝壳,第一次交到这么多不同地方的好朋友……”孩子们用稚嫩纯真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收获,用唱歌、照合影、互赠小卡片、跳民族舞、流眼泪表达着那么多依依不舍。

种下一颗爱海洋的种子

托河小学校长欧孜玛告诉记者,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大多来自农牧民家庭,连乌鲁木齐都没有去过,更别说见到大海了。真是特别感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这个公益项目,感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带队的老师们悉心照料,孩子们才有机会第一次走出来看看外边的世界,看到美丽的大海。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相文玺谈到,“中西部的孩子们通过七天丰富多彩的海洋旅程,在认真实践和用心体验中增强了海洋意识,期望他们把热爱海洋的种子播撒在心间。”

“希望同学们把在研学活动中学到的海洋知识和海洋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在未来的日子,将这段旅程作为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向友权做闭营讲话说。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二届中西部青少年海洋研学活动是基金会主动作为,切实落实中央关于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号召,为了改变我国特别是内陆地区海洋意识不高、海洋知识普及不够而开展的“海洋图书馆”公益项目的一部分。

截至目前,基金会共给江西井冈山中学、重庆彭水第一中学校、新疆喀什深塔中学、阿合奇县华能·托河小学、陕西横山中学、贵州遵义道真中学等11所内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及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中小学出资建设“海洋图书馆”,捐赠海洋类书籍、音像制品等。

同时,项目以援建海洋图书馆为抓手,资助学校开展海洋知识教学、海洋知识竞赛、海洋创意设计、海洋主题夏令营、海洋专题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内地学校开展海洋知识教育,切实提高师生海洋保护意识,从而积极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随着捐建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基金会会将出台《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图书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多频次的开展海洋主题活动,通过制度规范项目健康发展。”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基金会计划在3-5年内在“三区三州”地区和红色地区建设一大批海洋图书馆,全面打造全面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公众海洋意识的新格局,为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据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12月,是我国海洋领域的首个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成立短短三年多,在“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也许你会喜欢上这片蔚蓝的海洋

                  文/高一村

从天山南脉腹地的边境县——阿合奇县到天津的旅程是:坐4个小时的汽车到阿克苏,坐一个小时的飞机到乌鲁木齐,再坐3个小时的飞机到天津。

仅从地理位置上看,阿合奇县华能·托河小学的孩子们距离大海的距离已经是那么远。况且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牧民家庭,有限的经济条件让他们从小懂事能干,大多数连阿克苏都没去过,有的甚至是第一次出县城。

帆船教练陈老师告诉记者,当陕西横山中学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穿着浮力衣都不知道怎么漂在海面上,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拽着他的胳膊,仿佛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稻草的时候,他惊呆了,“以往训练的都是北上广大城市的孩子,他们很小就有机会接触水。这么怕水的还是第一次见,我感受到了内陆贫困地区的孩子对海洋的恐惧和海洋教育的缺失。”

横山中学的孩子们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也是第一次有机会亲近大海。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最开始他们在内陆地区推广“海洋图书馆”公益项目的时候,很多学校都质疑,“内陆和大海有什么关系呢?”随着项目的推进,受益的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发现,这片有着无穷魅力的蔚蓝色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经历了七天的海洋夏令营,你会发现孩子们带来那么多的改变和感动。比如,去参观的时候,哥哥姐姐们会主动牵起弟弟妹妹的手,生怕他们磕磕碰碰;晚饭后,孩子们在院子里很自然地跳起民族舞蹈,那么快乐;观看“航母风暴”表演后,孩子们主动地捡起了周围的垃圾;看到带队的老师太辛苦,孩子会主动跑过去送上一瓶水;一个孩子开心地跑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彻底爱上了大海”…… 

海洋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浩渺神秘,更多地了解和亲近它,你才会热爱它,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它、保护它。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的“海洋图书馆”公益项目所做的事就是,通过基金会的资助,为同学们打开“海洋”这本书的序言。

正如秘书长潘新春所说,“我相信,同学们读懂这本书的序言后,也许就会喜欢上这本书,喜欢上蔚蓝的海洋,并立志从事海洋事业,成为海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