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至26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海南华阳海洋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海洋开发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图为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共分四个议题,分别是“‘双循环’背景下的区域合作——环南海经济圈构建”“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南海周边国际环境演变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临港经济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海南华阳海洋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国际投资仲裁争端解决中心仲裁员、香港律政司前司长郑若骅,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海南省社科院院长王惠平等50多名专家,围绕以上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潘新春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和“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议题研讨。吴士存在研讨会开幕式环节致辞。
潘新春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今天我们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为加快推动海南海洋开发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巨大力量。他指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动荡的世界带来了稳定的力量,为迷茫的世界点亮了希望的明灯。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是中国共产党对78亿多世界人民的政治宣言,将引领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他指出,海南是一个海洋面积大省,但却是一个海洋经济小省。202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0385亿元,南海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为35518亿元,其中南海经济圈中广东的海洋生产总值为19941亿元,海南的海洋生产总值为1989.6亿元。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也很小,2021年才6475.2亿元。因此,加快海南经济发展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是第一要务。他说,今天请高端智库专家、一流战略学者、知名社会大咖云集一堂,就是期待大家为海南的快速发展找到切入点、突破口、牛鼻子,提出新思路、新路径、新动能,贡献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的真知灼见。
吴士存在致辞中介绍了南海和海南海洋开发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五大建议:一是壮大海南港航产业(可借鉴荷兰鹿特丹港发展经验),加快洋浦港船籍港建设;二是发展现代海商海事金融旅游服务业(可借鉴马耳他的邮轮等服务业发展经验);三是发展临港产业(可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四是重视跨海通道建设,促进人员和货物的快速流动,吸引企业和人才来海南;五是做好海上海岛各项活动的保障。
迟福林在演讲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海南要加快与RCEP成员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二是海南要打造为蓝色伙伴关系核心区;三是建议国家各部委支持海南打造为蓝色伙伴关系核心区。
会上50多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就海洋开发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100多条。
在会议闭幕式上,主办单位领导潘新春、吴士存和迟福林分别讲话。潘新春从感谢、收获和服务三个方面讲了内心感受。一是感谢。他对海南华阳海洋合作与治理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为会议做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服务以及各位发言者所作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发言表示感谢。二是收获。他表示,大家深刻分析了海南的发展政策、自然环境、陆海空间等优势,基础设施、各类人才、地理区位等弱势,提出海南自贸港与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以及琼州海峡通道建设等建议,使他获益匪浅。三是服务。潘新春表示,海洋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以服务为中心。一是为发改委、外交部、中外办、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部委服务;二是为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发展服务;三是为社会服务。海洋基金会的服务面越来越广,领域越来越宽,质量越来越优,正在实施的八大项目(十大海洋行动)如海上丝路(18个国家)蓝色经济行动、海上丝路(46个国家)海岸带能力评估行动、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蓝色伙伴关系行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海洋国际交流对话行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海洋青少年人才行动、宣扬海洋人文精神行动、海洋重大问题研究行动等凝聚了数百家中外机构,近百万人参与,成为助推海洋事业发展的强大社会力量。他表示,海洋基金会愿意通过正在开展的十项行动,助力海南加快海洋开发与自由贸易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