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7月31日,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极地知识进校园进西部宁夏站活动在银川举行。此次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宁夏科技馆等单位共同参与举办。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夏俊主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永梅,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马海军分别致辞。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副主任郭利伟,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党委书记徐志军,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自新,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建东,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蓝色经济部业务主管王晶,宁夏自然资源系统的代表等出席活动。
图为 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极地知识进校园进西部宁夏站活动现场
夏俊在主持时介绍说,今天我们走进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在银川举办极地知识进校园进西部活动,旨在普及极地科学知识,宣传极地考察工作,强化社会公众极地意识,提升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极地工作的热情。极地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做好极地工作,既需要极地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他表示,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极地知识进校园进西部活动,推广普及极地科学知识,大力弘扬极地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的兴趣和热情,为续写我国极地事业新篇章汇聚强大力量。
潘新春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走进宁夏,向宁夏人民介绍极地科学知识、展示极地工作成就、宣传南极精神,让宁夏人民更加了解南极,关注南极,支持中国南极事业,传承南极精神,这对于激励宁夏人民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信心、决心、雄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他说,宁夏与极地看似相隔万里,但从全球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化来看却是紧密相连、命运与共,中国南极科考研究成果如高原冻土微生物利用、气候变化预测等对宁夏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宁夏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展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尤其值得我们海洋人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征程中学习与借鉴。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搭起宁夏人民与海洋人之间互学互鉴、互帮互助、携手同行、共谋发展的友谊桥梁。海洋基金会海洋青少年人才行动在宁夏隆德县第一小学建立了海洋图书馆,并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科普活动。未来,海洋基金会希望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部门进一步展开合作,推进包括极地知识在内的海洋知识传播走进宁夏的大、中、小学,助力宁夏青少年的极地意识与海洋意识不断提升。”潘新春说。
活动上播放了《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宣传片。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席科学家何剑锋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极地考察情况。第40次南极考察队“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极地考察的队员代表、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越冬队员牛斌等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极地考察的科学知识和感人故事。讲座专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互动。活动中还举行了向“宁夏自然资源科技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仪式。
当天下午,讲座专家向参加“2024年‘科创筑梦’助力‘双减’暨宁夏科技馆‘蒲公英’科普研学活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优秀学生代表授课并进行互动交流,在活动现场赠送极地海洋科普图书。
皑皑冰川、缤纷极光、冰水中游泳的北极熊、惊心动魄的科考故事……本次科普活动让极地“冷”知识走进宁夏,走进校园,宣传极地考察工作,加深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极地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大家探索地球奥秘、勇攀科学高峰,以及支持和参与极地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