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滨理事长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并致辞
日期 · 2025-03-28
 
来源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 · 本站原创

2025年3月27日下午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博鳌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中国南海研究院、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博鳌论坛秘书处联合主办。分为开门会和闭门会两部分,主题为“点亮蓝色,共建‘和平、友好、合作’的南海”。

开门会由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主持。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柬埔寨环境部国务秘书范恩·莫尼纳斯,印尼外交部东盟总司长、东盟事务高官西达托·礼萨·苏约迪普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越南外交学院高级顾问、前院长阮武松,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印尼外交政策协会主席及创始人、印尼前副外长迪诺·帕迪·贾拉尔等分别作专题发言并答与会代表提问。

图为开门会现场

闭门会分为欢迎致辞和专题讨论两个环节,海洋基金会理事长吕滨,中国南海研究院副院长韩晶磊,吴士存依次致欢迎辞。

图为闭门会现场

吕滨表示,海洋基金会始终关注南海及全球海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推动南海区域和平稳定和周边国家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搭建多边对话平台,凝聚海洋合作共识。海洋基金会连续多年与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等联合主办“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南海主题分论坛”,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开展了多期“RCEP框架下蓝色经济能力培训”和“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等。这些活动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行业领袖提供了常态化交流空间,助力构建南海和平与发展的新秩序。二是深耕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自2018年以来,海洋基金会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合作开展“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6年来,已完成《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并颁布实施,正在编制《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海洋空间规划》和《印度尼西亚巴厘巴板湾海洋空间规划》,并通过数十期培训班为相关国家培养了数百名海洋管理人员。三是加强多边双边合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海洋基金会联合厦门大学连续四年编制并发布《“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报告》,目前正在编制2025年报告。该报告已成为海上丝路国家在海洋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参考,涵盖49个国家,包括中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

最后,吕滨分享了三点看法:一是规则落地要“有抓手”。各方要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建立“海上危机联合管控工作组”,探索设立“南海合作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法律专家联合研究、渔民纠纷调解机制建设。二是科技赋能要“解难题”。倡议成立“南海海洋科技联盟”,整合区域内科研机构资源,重点攻关海洋污染治理、灾害预警、渔业资源养护等共性难题。深化“数字南海”平台建设,实现海洋环境数据、航运信息、生态监测的实时共享,为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民生合作要“见实惠”。支持建立“南海蓝色经济走廊”,在渔业合作、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打造示范项目,让发展成果惠及沿岸民众。加强能力建设援助,通过培训交流、技术转移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实现共同繁荣。

图为吕滨在闭门会致欢迎辞

韩晶磊指出,南海主题分论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探讨南海问题的重要平台。论坛从法律、历史、地缘政治等多角度研讨了环保、渔业、救援等议题,为地区合作提供了宝贵参考。他强调,南海地区仍面临自然灾害、海盗活动及地缘竞争等挑战,务实合作进展缓慢。域外国家军事干预和单边行动加剧紧张局势,阻碍了深层互信与合作。他呼吁南海沿岸国短期内管控冲突,长期探索争端解决之道,坚守和平合作传统。他重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谊深厚,合作是历史主流,智库应凝聚共识,推动共建“南海命运共同体”。

图为韩晶磊在闭门会致欢迎辞

吴士存指出,过去二十余年来,中国与相关争端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积极探索推进海上务实合作的有效路径,这一合作作为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核心内容,对增进各方政治互信和推动争端解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当前南海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25年地区局势发展存在显著不确定性。部分声索国持续采取的单边行动,加之某些域外国家不断升级的干预行为,不仅破坏了合作氛围,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各方互信基础,导致影响地区和平稳定的消极因素明显增多。他强调,各方亟需加强互信建设与危机管控机制,防止局势升级恶化。建议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包括外交磋商、二轨对话、海空行为准则制定,以及在渔业管理、海上搜救等低敏感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等,循序渐进地构建互信机制,有效管控海上风险,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局势失控,从而推动南海海上务实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图为吴士存在闭门会致欢迎辞

欢迎致辞后,来自中国、印尼、越南、美国、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东盟、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菲律宾亚太发展道路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围绕“南海秩序的未来,合作还是冲突?”、“南海区域秩序构建与COC磋商”、“南海环境保护实践与区域合作”和“南海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等四个议题展开讨论。海洋基金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财务部)主任汪敏、海上丝路部项目助理刘桐雨参加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