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信仰的温度,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党支部延安党建活动纪实
日期 · 2025-04-16
 
来源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 · 本站原创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延安,宝塔山的烽烟与枣园的灯火,梁家河的窑洞与杨家岭的木桌,依然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这里的一山一园、一砖一瓦,皆是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开天辟地的见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一探究竟,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在吕滨书记的带领下,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延安的厚重中,叩问初心,砥砺前行。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宝塔山上的千年古塔,如同擎天巨柱,撑起了中国革命的精神脊梁。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宝塔山从此成为红色圣地的象征。宝塔山是烽火灯塔:八年抗战,宝塔山下汇聚着民族救亡的呐喊。毛泽东在油灯下写下《论持久战》,如暗夜明灯,照亮抗战方向。宝塔山巅的瞭望哨,曾是军民抵御外侮的眼睛。宝塔山是精神丰碑:宝塔山下,大生产运动的号角响彻云霄,自力更生的豪情化作遍地金黄谷物;整风运动的旗帜高高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植人心。站在宝塔山上,俯视延安古城,昔日沧桑历历在目。在此,吕滨书记带领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全体同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字字,承载着同志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

图为海洋基金会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

枣园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果说宝塔山是信仰的图腾,枣园便是智慧的摇篮。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移驻枣园,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书写了中国革命的壮丽诗篇。枣园的土窑洞中,一盏油灯、一方木桌,便是决胜千里的战场。毛泽东在此写下《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宣言;周恩来、任弼时与延川老百姓一起动手纺织,纺车吱呀吱呀,织就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枣园的灯火,照亮了民族解放的道路。  

窑火曾温七载春,土梁磨亮少年身。在陕北这块古老而厚重的黄土地上,在千年文安驿古镇的身旁,梁家河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儿女。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同志曾在这里插队。据当年村支部副书记石春阳介绍,习近平同志给他留下了三点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积极奋进:八次申请入团,十次申请入党,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得到全村人民的拥护,成为了梁家河村支部书记的不二人选;二是他敢想敢干:打造知青坝,修建沼气池,凿挖深水井,组建缝纫社,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改变了梁家河村“山顶洞人”的穷苦面貌;三是他心系人民:他多次回到梁家河,关心村民生计,慰问父老乡亲,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当看到学生在昏暗的窑洞里上课,他立即引进资金,修建了希望小学,他还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商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大计。他用青春和壮志谱写下信仰和奋斗之歌,用热情和血汗实践着对国家和理想的忠诚。在吕滨书记的带领下,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在梁家河进一步了解了实际,更深刻认识了群众,巩固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图为石春阳为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全体党员讲述习近平插队经历

一盏油灯焚旧夜,万钧笔力破重霄。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及国际友人在一起的主体雕塑。雕塑背后,是延绵不绝的黄土高原浮雕,左上角的“1935-1948”字样,点明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黄土高原生活的十三个春秋以及他们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一张小木桌,在这张小木桌上,毛泽东回想银装素裹的西北高原,一气呵成写下壮丽诗篇《沁园春·雪》。另外,还有一盏斑驳的油灯,在这盏油灯的陪伴下,毛泽东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在1938年的春寒中,那簇黄豆大的火苗舔舐着稿纸,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烙进中国抗战的肌理之中。

图为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石桌犹刻风云痕,黄土深埋辩论声。4月15日上午,海洋基金会党支部首先参观了杨家岭领导人旧居。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同她就国际国内形势作了重要谈话。在谈话中,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随后,大家走进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这里的木制长椅依然保持着前低后高的原始布局。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党内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阳光穿过窗棂,在地面的青砖上投下几何光斑。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全体同志在此驻足,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重新回到了毛泽东作《愚公移山》闭幕词的现场。

图为中共七大会址

昔日荒原烂泥湾,今朝沃野赛江南。下午行车至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窗外的风仿佛掀起当年大生产运动连绵的麦浪。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初期,实行力争外源、休养民力、恢复和发展边区经济的政策。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不仅停拨经费,而且调动军队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在1942年12月《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中,毛泽东写道,“我们要发展公营经济,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人民给我们帮助的重要性。人民给了我们粮食吃……我们在粮食方面还是依靠老百姓。”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带头生产,极大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边区机关、学校的工作人员争先恐后,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养猪种草,办商店、搞运输、开作坊,依靠自己的双手,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解决了迫在眉睫的财政困难,而且奠定了进一步发展自给经济的基础。

图为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参观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至此,海洋基金会党支部的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活动就结束了。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展陈,而是无数个“为人民服务”的瞬间堆叠成的永恒。那些补丁里的经纬、镢头下的火星、稿纸上的灯焰,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里,长出新的年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本次学习,海洋基金会党支部全部党员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海洋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