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力量 共筑蓝色梦想

2025年我爱海洋“双讲”活动大赛云颁奖仪式在京举办

日期 · 2025-05-16
 
来源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 · 本站原创

为迎接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推动“海洋青少年人才行动”向更高质量迈进,5月15日,2025年我爱海洋“双讲”活动大赛云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办。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副秘书长兼办公室(财务部)主任汪敏,科教文化部主任刘福龙,海洋科普博主张宜良,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记者王晶,“海洋育苗项目”实施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等2000余人跨越空间阻隔,齐聚线上共襄盛举。颁奖仪式由潘新春主持。

仪式现场

本届大赛影响力广泛,覆盖北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所“海洋育苗项目”学校,参赛学校和师生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彰显出海洋教育蓬勃发展的活力。

吕滨理事长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的奋斗历程,他着重强调,基金会始终坚守“耕耘世界海洋梦,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初心使命,积极致力于打造国际海洋合作的广阔平台,全力培育专业的海洋人才队伍,并通过“海洋育苗项目”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他还坚定表示,基金会未来将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携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海洋强国建设伟大事业,勇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拓者。以系统思维整合统筹各方资源,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用创新实践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海洋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

随后,潘新春和汪敏分别宣读了本次大赛获奖名单。潘新春介绍了今年大赛的主要特点,一是在报名阶段,要求学校要从往年未参加“双讲”大赛的师生中选拔,扩大了了解海洋的师生人数;二是面向革命老区和中西部偏远地区、条件薄弱的初中和小学增设了新锐奖,鼓励他们积极参赛,并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三是通过对去年参赛学校电话回访,对评分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化重构;四是在竞赛单元设置上,在学生演讲环节实施主题分级制度,匹配不同学段学生能力水平。在教师授课环节建立跨学科评价标准,实现全学科参与。他满怀期许地向学生们发出呼吁,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守护这片家园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热切期望未来有更多同学报考海洋专业,投身海洋领域,为建设海洋强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评委专家代表,张宜良从视角的纵深感、情感的共通性、行动的创造力三个独特维度,全面总结了大赛的显著特点。他呼吁大赛持续发挥育苗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助力培育我国青少年“胸怀蓝色梦想”,为海洋事业发展储备人才。此外,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第五中学校长沈润生、山东省威海市孙家疃小学老师王庭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五中学学生阿依谢·亚生江分别作为参赛学校、获奖教师和学生代表分享了感受与收获。

众多海洋育苗项目学校参加云颁奖仪式

本届“双讲”活动大赛成绩亮眼,成果丰硕。参赛的海洋育苗项目学校数量同比增长25%,教师教学作品和学生演讲作品数量分别增长28.12%和12.81%,活动广泛覆盖全学科教师以及6 - 18岁青少年群体。同时,选送的决赛作品规模也再创新高,共收到作品221件。经过初赛、决赛、专家评审等层层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教师教学组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39名;学生演讲组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69名;新锐奖10名;优秀指导奖55名 。

“海洋育苗项目”自实施8年来成效卓著,已在全国22个省份及斐济南太平洋大学捐建60余座海洋图书馆,举办超200场科普活动,发放640余份“励志深蓝”奖学金,惠及师生达30万人次。项目学校还自主开展800余场海洋主题活动,有效助力中西部学生拓宽视野,激发青年学子报考海洋院校的热情,为我国海洋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生力量。

现场合影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海洋育苗项目”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未来,该项目将持续深化海洋教育创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汇聚更多青春力量,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