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国界的海洋文化之约:海洋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展在北京隆重开幕

——共绘海洋命运共同体 促进文明互鉴与可持续发展

日期 · 2025-09-12
 
来源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 · 本站原创

笔墨绘沧海,艺术联世界。9月11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千年时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海洋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盛大开幕。本次展览以“海洋文化:创造力与可持续”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东南亚、南亚、欧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非洲等全球20个国家的40余位知名艺术家的近50件艺术作品,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搭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深化海洋文化对话,为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多国驻华使节及文化官员、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海洋领域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媒体记者等百余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图为:吕滨致辞

开幕式致辞中,吕滨指出,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纽带。海洋基金会始终秉持“动员社会力量,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宗旨,致力于推动海洋保护、国际合作与文明传承。他强调,此次展览以当代艺术为载体,深刻呼应了“海上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精神,旨在通过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凝聚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他表示,展览所展现的多元艺术表达,正是海洋基金会推动“促进海洋合作”主张的生动实践。

“愿每一位走进展厅的来宾和朋友,都能在海洋文化国际艺术交流的‘蓝色思想’中,感受海丝精神的绵延,体会文明互鉴的意义,与我们一同守护这片孕育希望与未来的蔚蓝。”吕滨表示。

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张思永担纲策划。展览精心构建了“多元”“共生”“未来”三大篇章,系统呈现了艺术家们对海洋文化丰富性、人类与海洋共生关系以及面向蓝色未来的深刻思考与艺术创新。展品涵盖油画、水墨、雕塑、装置、影像、陶艺、玻璃艺术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了海洋作为文明交流载体、生态共生系统与未来可持续发展关键领域的多重价值。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佳作在此汇聚,不仅展现了全球艺术家对海洋的独特感悟和艺术创造力,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桥梁,有力推动了国际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

 

图为:张思永致辞

本次海洋艺术交流展是即将于9月28-29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海上丝路共建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交流会暨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共同体大会”活动的一部分。

 

图为:潘新春主持展览开幕式

潘新春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共享海洋发展、安全、文明、治理成果,美美与共的重要国际平台,这为全世界的海洋文化与艺术家大展宏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未来,海洋基金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传承海洋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场照片

本次展览将于9月11日至9月23日向公众开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莅临参观,共同感受海洋艺术的魅力,思考人类与海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