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融媒体大赛 | 刘毅:年少时的海风,长大后的守护
日期:2022-08-04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作者:本站原创
分享到:

第三届“关爱海洋”融媒体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自然资源部摄影家协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海洋世界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支持单位有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腾讯视频。

旨在打造传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优秀基因、讲好中国海洋故事的文化宣传品牌。大赛通过征集海洋影像及图文等形式的作品,展现我国海洋事业成就的同时,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海洋故事,将海洋人奋斗的事迹及成果作为主要征集导向,再次明确弘扬我国海洋事业成就,呈现中国海洋人文精彩这一核心立意。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 

人文之海  多面蔚蓝

 刘毅 

红树林保育联盟、莆田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心理事长兼总干事。

生物学家斯蒂芬·J.古尔德曾说:“如果不在我们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一条情感纽带,我们就无法赢得这场拯救物种和环境的战斗——因为我们不会为拯救我们不爱的东西而战斗。”培养这种热爱的最佳时机正是童年。

刘毅的童年是在莆田老家的海边度过的。在少年的大部分时光里,他都会和一群小伙伴去海边逐波踏浪,钓螃蟹、抓弹涂鱼,在绵软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足迹。那时,海水清澈,海风微凉。包罗万象的大自然激发了刘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那片他曾见过、触摸过、拥抱过的大海更是一直深深影响着他。

19岁那年,刘毅踏进了大学校园并加入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当时的他大概没有想到,之后的很多年里,他都将为中国沿海每一片红树林的生存而不断奔走。保育红树林,成为了他奋斗至今的事业。

刘毅与红树林的第一次相遇是在2001年,因工程建设,厦门集美凤林的一片红树林遭到部分损毁。刘毅和同学们曾一起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尚是学生的他们无力阻止,但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死去的红树林发声。

在厦大社团活动日的当天,刘毅和社团的伙伴们一起,将一截被挖毁的红树植物的树桩搬回厦大校园,放在校园最中心的一个区域,专门为它举行了“默哀”仪式,以纪念死去的红树林。同年,刘毅在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发起成立了红树林项目小组。

红树林“默哀”仪式

厦大社团活动

这不是少年的意气用事,而是一次对环保理念的思考。

彼时的学生环保社团,或是捡垃圾、种树、回收废旧电池,或是将视线聚焦于远方的生态保护。刘毅想换一种思路和方式,转向关注本地的生态问题。在他看来,看得见、感受得到,甚至与当地人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更能引发他们的共鸣,进而唤起更多民众的关注和参与。

海南的红树林

红树林,恰好契合。

厦门曾经有过大面积红树林,但90%以上已经被破坏殆尽,形势严峻。更为重要的是,红树林保堤护岸、减缓风暴潮的生态功能对于像厦门这样的滨海城市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本地人最容易接近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前沿。

就这样,刘毅从红树林项目小组开始起步。没有经验借鉴,那就独自去摸索;没有资源数据,那就一步步去丈量;不知道哪种手段有效,那就都做,做环境教育、做资源调查、做社区入户。

当年的入户调查

曾经的红树林课堂

不是没有过彷徨的时刻,在刘毅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一边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工作机会,一边是红树林的保护事业。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人去做。”

2005年,刘毅和志愿者们来到福建九龙江入海口开展红树林修复项目。为了唤醒当地人保护红树林的意识,他们挨家挨户宣传并分发红树林的树种。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居民们将信将疑,不敢收下树种。思索再三后,刘毅决定从当地镇干部身上入手,说服他在自家院子外的滩涂上种下树苗,后又通过林业局工作人员,逐渐说服村民接受他们分发的树种。红树林繁殖能力较强,看到效果的居民甚至主动上门来索要树种。

这只是刘毅保育红树林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要向那些围塘养殖户普及养殖鱼虾可能面临的投入较大、台风、病虫害、环境污染和市场波动等诸多风险,继而推广依托红树林养殖蜜蜂、红树林海鸭蛋等投入少、收益稳定、对生态影响较小的项目。

“赋予红树林一定的经济价值,继而在这一过程中推广科普和环境科学的知识,人们才会认识到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才会自发成为红树林保护的志愿者。”这是刘毅在多年红树林保育工作中体会到的道理,经济和生态环境共赢下,保护才能可行,才能持久。

一往直前的勇气、无畏挫折的坚定,以及对这片海洋、对站在海陆之间的红树林的热爱,让刘毅将一个原本属于大学学生社团的项目组,慢慢发展为拥有数千名志愿者的“红树林保育联盟”。

“红树林保育联盟本质上还是希望把当地的力量培植起来,让他们能够推动本地的保护工作。所以,现在你看到的中国各个地方做红树林保护的机构,或多或少都跟我们有关系。”二十一年的时间,未曾改变刘毅的初衷。他始终如一地专注于红树林领域,以科学为根基,以基础研究为支撑,气充志定,方成此身。

对刘毅而言,红树林就是他的另一个家。他在红树林里摸爬滚打,每天采集土壤样品,清洗干净之后再做一系列的分析工作。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繁杂艰辛却也乐在其中。

刘毅与红树林

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

在红树林里,刘毅能够与各种各样的生物相遇。同一片红树林,无论他曾去过多少次,下一次相见,总能发现新的惊喜。2012年,刘毅就发现了一个新种,并以自己女儿的昵称为其命名——蛋挞滨螺。

蛋挞滨螺

“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会一直走这条路。”

刘毅始终保有当初的那份心意,把自己对浩瀚海洋的热爱放进栽种下的每一棵红树林中,期待着它可以载着自己的梦想茁壮成长。屹立于海岸千万年的红树林,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在这一生短暂的交集中将彼此的生命相互给予。海风吹过海岸,红树林在无声地生长,刘毅的守护之路仍在前行。

采访/屠畅 撰文/于婷玮 供图/刘毅

大赛相关细则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本届大赛官方发布平台: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微信公众号